[繁體]
365bet体育比分信息交流中心

| 2010-2008以前信息 | 2007以前信息 | 2006以前信息 | 官方首页 | 信息管理 |
信息交流·管理公告:
365bet体育比分信息交流中心2010版正式运行,请各位宗亲积极发布信息.所发布的信息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互联网规则,否则后果自负!
所发布的信息只能是与吴姓氏族有关的资料,请宗亲们用真实姓名.谢谢合作。请知晓相关信息者给予“回复”。
吴树赋

作者QQ:1172646099 IP:112.25.143.*
2014-10-15 15:47:09
寻宋朝(建炎年间)少宰吴敏(公元1089-1132)家谱资料
敏公,字元中,一作元忠,先祖为铁州(古地名,一说在东北,待考)人,其先祖有《贞观政要》作者、唐朝著名史学家吴兢等。宋时寓真州(现江苏仪征)。我江苏溧阳【蒲溪(含宜兴官林杨舍村委渔庄)、上宅】、安徽郎溪【梅渚、涛城】、江苏高淳【狮树、东坝(吴家村)、后阳(桠溪荷花塘)、时桥(青山)】、安徽当涂【姑孰镇灵墟、虞塘】等10村始祖。我【延陵淮阳公吴氏宗谱】(1917年九修版)记载,敏公为泰伯63世孙,季札45世孙,季札次子征生(名衍或旸,字禾熹,号征生)44世孙。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生,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卒,享年44岁。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辟雍私试首选。擢浙东学事司干官,迁给事中。勒娶太师蔡京次女(显封为淳国夫人)为妻。北宋钦宗即位(公元1125年),迁知枢密院事,拜少宰(徽宗时改宰相为太宰、少宰)。赦封淮阳郡公,金军入侵时与名将宗泽、李纲、岳飞等统领宋军力战金寇,后因战局变化,顾及社稷安危、百姓福祉,又主和议,与太宰徐处仁意见不合,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宋官名。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置观文殿大学士,由曾任宰相大臣担任。无职掌,仅出入侍从备顾问,示尊宠)、醴泉观使。后出知扬州(今有一说仪征北山寺为敏公所建)。南宋时,知柳州。后来经南宋初宰相范宗尹推荐起知潭州,敏公推辞不就,后负责洞霄宫 (洞宵宫为天下道观统领。在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西南的大涤山中峰下大涤洞旁。创建于汉武帝时,唐代弘道元年,奉敕建天柱观;乾宁二年,钱缪改建后称天柱宫;宋大中祥符五年,奉敕改名洞霄宫;宋南渡后,常以去位之宰执大臣提举洞霄宫;元代世祖至元年间,屡经扩建,规模日益壮观。是元代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洞霄宫至正年间毁于兵火,明代洪武初年重建。清代乾隆年间再次焚毁,后唯存方丈室、斗姆及道舍数间,今尚留遗址)。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复任观文殿大学士,为广西、湖南宣抚使后,次年卒于官。
敏公传四子,革、竝、幵、伦。
长子革,字仕达,号义夫,宋钦宗朝官历武功大夫,统制官,宣赞舍人,殿前司都指挥使,靖康2年(公元1127年)3月殁于北宋靖康国难。其后失传待考。

《宋史 列传第十百一十一 忠义吴革传》载:
吴革,字义夫,宋初勋臣吴延祚七世孙。少好学,喜谈兵。再试礼部不中,乃从泾原军镇守西北,以秉义郎干办经略司公事。金人南牧,曾率部解辽州之围。使粘罕军庭,揖而不拜,责其贪利败约,词直气劲,坚贞忠烈。粘罕少屈,为追回威胜诸屯兵,授书使归。钦宗问割地与不割地利害,对曰:“金人有吞噬之意,愿悉起关中士马赴都为备。”诏以为武功大夫、阁门宣赞舍人,持节谕陕西。
北宋钦宗靖康二年,金军攻破东京,掳徽钦两帝并太子而去,北宋亡。
帐前都指挥使吴革,不肯屈节异姓,密结内亲事官数百人,谋诛张邦昌,夺还二帝,约期三月八日举事。谋既定,前期二日,有班直甲士数百人排闼入言: “邦昌以七日受册,请亟起事。”遂不暇延伫,即于三月六日,各焚居庐,杀妻子,起义金水门外。革乃被甲上马,至咸丰门,四面皆范琼党,绐革入帐,即执之,胁以从逆。革骂之极口,引颈受刃,颜色不变。革有一子从军,亦同时受刃。其麾下百人皆同死。
 
*宋史载吴革为华阳人,华阳即岳阳军之改名。
*建炎三年,宋高宗责以范琼于靖康国难时擅杀吴革,迎立张邦昌事,赐死范琼。

三子幵,官至朝列大夫,枢密使,宋南渡卒,不能随。其后失传待考。
四子伦,官至恭知政事,后护康王南迁,复任益州太守,其后失传待考。
次子竝公护驾南渡后,授从仕郎,徐州通判,后因疾休隐居于江苏溧阳、高淳、溧水交界的芝山、方山一带(时称溧阳邑奉安乡)。娶张氏六太君,继管氏六太君(合葬大栗树下张家墓),其后敏公以下数十世英豪并起,各布一方,繁衍了我苏皖溧、郎、淳、涂10村30多世数千万吴氏后裔。竝公逝后葬中吴村(祥址待考)。查其他吴氏宗谱考证,在溧阳、高淳、溧水交界还有许多地方的吴氏也是敏公后裔,如高淳的东泗村之应懋公、银林街(今东坝)之应瑞公、大松园(干西)之进孙公、韩城之关孙公、蒋塘之应裕公、荆山之应圣公、溧阳汤桥马村之时富公、芝山之日贵公、邶家边之保孙公、祝德溥之元孙公、后高之寿倡公、下杨之润公,与我蒲溪显祖公、上沛南缪之文副公、上宅之昇公、狮树之德茂公、上坝之学孙公、后阳之泰寿公、时桥(青山)之佑孙公、安徽郎溪梅渚之隆孙公、桃岭(涛城)之有孙公、安徽马鞍山当涂县姑孰镇灵墟(旧称舍墟)、虞塘之武祖公均为敏公10世孙。高淳老街吴氏宗祠介绍表明该支吴氏亦为敏公苗裔。
 附:敏公先祖世系
 1季扎-2衍-3怡-远-岱-功-鐶-含-允中-盛-策-驪-轮-仪-鑑-汉-天锡-闑-缓-计-亭-道衡-詡-之敏-暨-胄-秉义-敞-兢--峦-景-埙-奉-邦策-国宾-礼-大伦-安晨-竞-马雚(合为一字)-成器-双-汉儒-44倣-45敏-46革、并、千、伦。
吴伟

2014-10-12 16:31:48
寻广西容县灵山镇当中村大塘队吴氏
,我本人是高要吴氏。听说广西容县灵山镇当中村大塘队吴氏是从广东肇庆迁去,而你们和信宜的一个村是同根的。族谱上记载是和我们高要吴氏近乎。我想求证一下。希望你们的热心兄弟帮忙下先了解你们的族谱后发过来啊,拜托谢谢
吴正东

IP:110.154.11.*
2014-10-12 12:57:12
中华“德圣”——吴泰伯
    千百年来一直受世人所称赞,连中华大圣人孔子也禁不住称赞:“泰伯,其可谓至德矣!”他认为泰伯兄弟的让贤品德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从意义上讲,泰伯、仲雍让国开启了周族兴盛的大好局面,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受到当地土著吴人的普遍欢迎,他们纷纷前去投奔泰伯、仲雍兄弟周围很快聚集了一千多家吴地百姓。他们被泰伯、仲雍的高风亮节、仁义之德所感化,自愿拥立泰伯为君长,因太伯所居处属吴地,故在这建立国称“句吴”(句为发声词头,无实际意义),简称吴。
    泰伯建吴之时,已到了殷商末年,中原诸侯混战不已。泰伯恐怕战乱涉及吴地,影响吴地人民生活,就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梅里营造了一座城市,相传此城的内城周长三百步,外城周长达三百余里,人们在里面像生活在世外桃园一样,耕作种庄稼,自给自足,生生息息,不受外界干扰。泰伯无子,去世后,仲雍继立为吴君,把兄长泰伯葬在无锡梅里,后人在其坟墓附近修建至德庙来纪念这位让贤的德圣人。
    无锡一带有关泰伯遗迹很多,至今无锡市东的鸿山(又名梅里山)仍存有泰伯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用青色大理石砌成,周围常年绿草如茵,墓碑呈正方形,刻有“泰伯墓”三个古朴典雅的篆书大字。
    泰伯在封建社会被尊奉为至德大圣人,其遗迹受到历代文人的凭吊,并留下了不少名作,其中以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和泰伯庙》较为著岩。“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温州吴氏联谊会
                                                              泰伯112世孙 至德世家 吴正东
吴正东

IP:110.154.11.*
2014-10-12 12:01:04
吴氏先贤“至德”祖训
    吴氏先贤“至德”的精神,早在《史记.周本纪》中被列为世家第一,吴氏子孙为彰显继承其祖先谦让之德风,故将“至德”为吴氏家族的祖训,铭刻在心,为齐家治国立世之本。
   “君子以德为本,圣人以道为宗。”“齐家治国,必先修养德行。遵人守义,择善从公,此是德行贤人。”《素书》。人生漫漫,世路茫茫,凡成大事者莫不是品德高尙者,德高才能望众,德高才能受人拥戴,德高才能为千秋万代为世人所赞颂,吴氏先贤是古往今来“至德”第一人。
    至德三让:全联典自春秋吴氏始祖吴泰伯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让位于弟季历及季历子昌(周文王)。史记.吴泰伯世家:孔子对泰伯的谦让精神十分敬佩,感叹道:“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在孔子看来,泰伯的品德已达到了极高境界,人世间再也找不出什么言语来形容他的美德了。因而泰伯被称为“三让王”。吴氏子孙以泰伯、仲雍、季扎三位先祖而自豪,并以德为本,为其祖训;后世吴氏宗族的祠堂往往取名“至德堂”、“三让堂”、“三德堂”。
                            

                                                            温州吴氏联谊会
                                                      泰伯112世孙  至德世家  吴正东
吴文超

作者QQ:729332346 IP:222.247.40.*
2014-10-9 17:25:49
湖南长沙宁乡 沩宁吴氏世系表 延陵郡、三让堂

沩宁吴氏世系表
延陵郡、三让堂
呈(茭渊)公之二十三世、皙公之四十四世、泰伯之一百零三世子孙吴氏文超撰写
公元2014年7月-10月
一世泰伯   吴国第一代君主。生于商王武丁十年。姓姬 吴氏 名泰伯 商末岐山(在今陕西)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长子。太王欲传位季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太伯乃与仲雍让位三弟季历而出逃至荆蛮号勾吴。 太伯无子,卒后由其弟仲雍继位,吴太伯被后世奉为吴文化的鼻祖。
一世 吴仲雍 吴国第二代君主。生于商王武丁四十四年。 
二世 吴季简 吴国的第三任君主,生于商王祖甲十五年。
三世 吴叔达 吴国第四任国君,生于商王庚丁十三年,生二子,长周章、次虞仲,叔达承袭父亲季简担任吴国君主。
四世 吴周章 吴国第五代国君,生于商王帝乙二十二年,自吴国国君仲雍下传四代至周章,周章在姬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周人的后裔,故名为周章。 周武王伐商之后,封为吴国国君,受命主泰伯祀,承泰伯嗣,列为诸侯。此后子孙以国号为姓,此吴氏发源之祖也。
五世 吴熊遂 吴国第六代国君,生于商王纣二十二年。
六世 吴柯相 吴国第七任君主,生于西周成王二十二年位。 
七世 吴强鸠夷 吴国第八任君主,生于西周昭王四年,在位五十一年。
八世 吴余桥疑吾 为吴国第九任君主,生于西周昭王四十一年。
九世 吴柯卢 吴国第十任君主,在位59年(公元前919年―公元前861在位),生于西周穆王二十七年。 
十世 吴周繇 吴国的第十一任君主,生于西周恭共王九年,在位32年,(公元前860年―公元前829年在位)。
十一世 吴屈羽 吴国第十二任君主,生于西周孝王九年,在位34年,(公元前828年―公元前795年在位)。 
十二世 吴夷吾 吴国第十三任君主,生于西周厉王十五年,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在位33年,(公元前794年―公元前762年在位)。 
十三世 吴禽处 吴国第十四任君主,生于西周宣王二十七年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在位39年(公元前761年―公元前723年在位)。
十四世 吴转   吴国第十五任君主,生于周幽王七年,《史记索隐》作柯转,承袭父亲禽处担任吴国君主,在位41年(公元前722年―公元前682年在位) 
十五世 吴颇高 吴国第十六任君主,生于东周平王二十二年,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在位10年(公元前681年―公元前672年在位。 
十六世 吴句卑 吴国第十七任君主,生于东周庄王四年,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在位50年(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当时,晋献公通过假途灭虢之计,灭掉了和吴国同宗的虞国。
十七世 吴去齐 吴国第十八任君主,生于东周惠王二十年,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在位36年(公元前621年―公元前586年在位)。去齐死后,儿子寿梦继位,寿梦开始称王。 
十八世 吴寿梦 吴国第十九任君主,(前620—前561),春秋时期时吴国十九任国君。吴王阖闾的祖父,吴王夫差的曾祖父。去齐之子。又名乘,字熟姑,又称攻卢王,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前561)庚子九月,在位25年,葬于赢博,娶文氏。子四:诸樊、余祭、夷昧、季札。
吴国的振兴始于吴王寿梦,寿梦元年为公元前585年。此时吴国的政治中心已从宁镇丘陵转移到了太湖平原,何以如此,或认为有可能是吴人畏惧楚人,或者要抗击越人,或者要联合越人以制服宁镇地区的土著夷人,不一而足。吴越位于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而且原始文化十分发达的江东,可是发展缓慢,落后于江北,吴王寿梦即位初,就做好破楚服越争霸中原的打算。这时,申公巫臣沈到吴国,申公巫臣原为楚国著名贵族将军,因与楚争美貌倾城的夏姬而带夏姬逃出晋国投奔吴国,让他的儿子当了接待国宾的外交大臣,还教吴国人射箭驾车。寿梦得此良臣,开始与中原交流。引进中原文化。经过数十年,吴国成为拥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泱泱大国,并开始进攻亲楚的小邦巢、徐。
十九世 吴季札 吴王寿梦少子,孔子的老师,与孔子齐名的圣人,同时也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称为“南季北孔”,历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学大师,也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先秦时代最伟大的预言家、美学家、艺术评论家,中华文明史上礼仪和诚信的代表人物。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称延州来季子。父寿梦欲立之,辞让。兄诸樊欲让之,又辞。诸樊死,其兄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将授之国而避不受。夷昧之子僚立。公子光使诸刺杀僚而自立,即阖闾。札虽服之,而哭僚之墓,贤明博学,屡次聘用中原诸侯各国,会见晏婴、子产、叔向等。聘鲁,观周乐。过徐,徐君好其佩剑,以出使各国,未即献。及还,徐君已死,乃挂剑于徐君墓树而去。生于周简王十年乙酉(前576)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前485), 兄余祭以国让季扎札相让不就退耕延陵周灵王癸丑受封延陵季子享年九十余岁卒葬,晋陵县北即今常州府七十里申浦之西,孔子篆基墓铭,东汉永兴二年邦人修庙立碑,庆元五年勅封昭德侯。娶颜氏。子五:逞之、征生(即简子)、重道、子玉、木熹 
(今日吴氏、延氏、延陵氏的开氏始祖)
二十世讳逞之,季札长子。子一:濮婪 
二十世讳征生,季札次子,即简子。子二:启蕃、畴颖  
(又传:二十世讳简子,季札子(部分祭公系后裔定)。国灭逃往秦国,任将军。子一:畴颖)
二十世讳重道,季札三子,又名醮(读音:教),字霁(读音:济),周景王期间(约公元前520年)随父居延陵(江苏常州一带);子一:利坚
二十世讳子玉,季札四子。子二:忠、怒(隐居延陵)
二十世讳木熹,季札五子。
二十一世讳利坚,重道之子。;周敬王九年(约前511年)为周敬王名将,夫差亡国后(约公元前473年)随父投奔雒邑(今河南洛阳);子二:成铿(读音:坑)、成镳(读音:彪)
二十二世讳成铿,利坚长子,;周敬王四十年(约前480年)为周贞定名将,子二:若水、起(出嗣)
二十二世讳成镳,利坚次子,子一:起(嗣子),
吴起,著名军事家。
二十三世讳若水,成铿之子,周贞定王十九年(约前451年)为威烈王名将子一:玉 (其子孙分别迁浙江石门,福建甫田,江西南丰,广东,四川等地)
二十四世讳玉,若水之子,子二:梓(读音:子)、枫
二十五世讳梓,玉之子,子二:烜(读音:选)、炎
二十六世讳烜,梓之子,子一:圭
二十七世讳圭,烜之子,子一:镐(读音:稿)
二十八世讳镐,圭之子,吴镐与长沙王吴芮同辈份,周赧王十年(约前305年)为楚国大司马(军事最高长官),周赧王期间(约公元前292年)为避祸遂弃官隐居九江庐山;。镐传子一:沐,
二十九世讳沐,镐之子,子一:霍
三十世讳霍,沐之子,子一:庄
三十一世讳庄,霍之子,汉文帝年间(约前213年)为河南太守,加封廷尉侯;(约公元前215年)出任河南太守复归洛阳;子一:森
三十二世讳森,庄之子,生汉文帝二十三年(约前203年)为清河县令;子二:永、劂
三十三世讳永,森长子,子二:敬、成
三十四世讳敬,永之子,子一:封
三十五世讳封,敬之子,子二:篑(读音:愧)、弧
三十六世讳篑,封长子,子一: 葴(读音:珍)一说葳:(读音:威)、令(出嗣)
三十六世讳弧,封次子,子一:令(嗣子)
三十七世讳葴,篑之子,生汉元帝初元四年(约前045年)为广东副尉;子三:尉、汉、翕(读音:惜)
三十八世讳汉,葴、(葳、误传为蒇(读音:产))之子,生于公元前17年,子三:彤、槚、国
三十九世讳槚(读音:甲),汉次子,生公元13年,显宗时守西川,子二:烝(读音:蒸)、号
四十世讳烝,槚长子,公元40年守豫章,即江西,子一:璞(读音:谱)、矩
四十一世讳璞  另一说:盐,烝长子,公元68年,子二:鍱(读音:业)、铄(出嗣)
四十一世讳矩,烝次子,子一:铄(读音:朔)(嗣子)
四十二世讳鍱,璞长子,恢公,生于公元95年,官为南阳太守。迁往陈留。子一:佑、旎(读音:泥)(出嗣)
四十二世讳铄,矩之子,子一:旎(嗣子)
四十三世讳佑,鍱之子,另一说:祐,字季英,公元124年,南海太守,(*生于东汉安帝延光三年,官为缪东国丞相,河间王国丞相,齐国丞相)子二:瑚(一说:凤,原名瑚)、珂(一说:恺,原名珂)
四十四世讳瑚,佑(祐)之子,字君雅,生于公元152年,乐浪太守, 生于东汉桓帝元嘉二年(152年),官为乐浪(今为朝鲜首都平壤)太守。子一:梁、班
四十五世讳梁,瑚之子,驾,后汉书为冯,字子高,生于181年,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三年,赐封同阳侯。子二:库、由(幽) 
四十六世讳库,梁之子,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子二:圻(读音:祈、其)、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十七世讳圻,库之子,生于三国汉后主建兴十四年,子一:璧
四十八世讳璧,圻之子。生于汉后主、三国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为殿前御史;子二:钜(读音:巨)、锐
四十九世讳钜,璧之子,生于晋惠帝元康七年(公元286年)为嗣昭衍公中书令,封渤海郡安国公;子二:涿(读音:捉)、忠、壮
五十世讳涿,钜长子,生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18年)为骁骑将军,领御史中丞,袭昭衍公,子一:隐之
五十一世讳隐之,涿之子,  以孝廉举,历任晋陵太守,广州刺史,龙骧将军,中书侍郎,度支尚书。子三:煜(读音:玉)、荦,铟
五十二世讳煜,隐之长子,生于晋烈宗太元三年,晋安帝时官为将军。子二:疆(櫮、噩)、匋
五十三世讳疆,煜之子,生晋安帝元兴三年(公元399年),生于晋安帝元兴三年,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官为荆州刺史。子二:齐、丞
五十四世讳齐,疆长子,生于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十一年,官为浙东节度使。子一:竺
五十五世讳竺,齐之子。生南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公元461年),官为将军,南北朝齐高帝朝为五京都尉;。子三:松、桂、贞(桢)
五十六世讳贞,竺三子,生于南北朝齐武帝永明六年(公元484年)官为南潐太守、官为淮西都统制;子三:堂、罕、珪
五十七世讳堂,贞长子, 生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五年(公元507年),官为湖南太守、右军知军。子一:明彻
五十七世讳罕,贞次子,子一:
五十八世讳明彻,堂之子,字通炤,生于南北朝梁武帝中大通六年(公元533年)。陈文帝时官为持节大将军,封怀德郡开国公,授征北大将军、豫州刺史;。子一:逵
五十九世讳逵,明彻之子,慧觉。生于南北朝陈宣帝大建五年(公元574年),隋文帝时官为河南节度使。子二:靖、翔
(隋唐五代时期)
六十世讳靖,逵之子。生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1年)官为道御史之职,民部尚书。子一:莅
六十一世讳莅,靖之子。生于唐高祖武德三年,官为四川道御史。子二:秀、稛(读音:捆、昆 )
六十二世讳稛,莅次子。稛(kun)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任河南汴州刺史、护国大将军兼领尚书右仆;居海南汴州浚仪(今开封市);子二:圆元、兢(读音:晶)
六十三世讳兢,稛次子,唐太史公,字公超, 生于唐高宗弘道(咸亨)元年(公元678年),武则天时编修国史,拜右拾遗、水部郎中,唐中宗玄宗时为起居郎、水部郎中、谏议大夫、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太子左庶子,历任台州刺史、洪州刺史、饶州刺史、蕲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迁相州,封长垣县子,后改邺郡太守,回京又任恒王傅;子二:伯泰、伯芮
六十四世讳伯泰,兢之长子,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官为翰林大学士。子二:烈、耿
六十四世讳伯芮,兢之次子,生唐神龙八年(公元713年)进士及第,翰林院学士,官拜御史;子一:通明
六十五世讳通明,又名勔(读音:免),字徊,伯芮之子,唐举神童,诏为翰林院学士,生於唐玄宗开元廿七年已卯(739年)十月十五日,卒於宪宗元和十二年丁酉(817年),享寿七十有九岁。以遗逸荐水曹郎进职翰林,年四十七致仕,初自延陵迁濮阳,后乐贵溪山水之秀,遂居焉。配李氏生子三:长琲(徘),字武陵,次邺;三襄。 
六十六世讳武陵,通明之子。琲(徘)公,字武陵,通明公长子,生于代宗大历十年乙卯(775年)五月初四申时,进士及第,唐宪宗时为大学博士,后任韶州刺史,文宗时为礼部尚书。殁于懿宗咸通六年(865年)乙酉四月初二,配李氏,生子一:初,即初云。
六十七世讳初云,武陵之子,生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2年)官为浙江处州太守;子四:简、常即篪(读音:持)、端、守  
六十八世讳篪,即常,初云长子,官为九江府德化县令。迁江西庐山,子十:彦辉、彦正、彦文、彦日山、延旦、炳、炎、皙(读音:息、晰)、炜、焕。篪江西九江市庐山支系始祖。
六十九世讳皙,常(篪)八子。江西永新吴氏始祖, 字景直,号五峰翁。又称八府君。南唐(公元923—936年)时任江西吉安永新主簿,任满后回原籍时百姓攀留而落业永新,在城旁开凿清泉义井,造屋居住,为江西吴姓永新宗支第1世始祖。葬城北后岭崇福寺左畔金鸡穴。娶段氏,葬县城谢家塘西门三里塘月形。子二:熄、炤。熄归庐山奉祖。
七十世讳熄,皙长子。回庐山护祖
七十世讳炤,江西永新吴氏,皙次子,又名昭,承务郎,由义井迁本县邑南烟冈,筑望烟阁,因济贫而流芳百世。葬水湄驱羊岭。娶龙氏,妻龙氏葬五十四都驱芽岭子。续娶旷氏。子二:愿、惠。
七十一世讳惠,炤次子,江西永新吴氏,开基上院始祖,承议郎,葬古木湖象形。娶龙氏,葬廉里鱼洲上后;续娶邝氏,葬五十四都羊枯岭。子二:曼卿、伉(读音:抗)。
七十二世讳伉,惠次子,江西永新吴氏,青州长史,葬古木湖象形右穴阳;娶鄱阳段氏葬青窟垅牛栏场:子五:应、重、谱、转、享。
七十三世讳应,江西永新吴氏,吴伉长子,又名郢。赠通议大夫,身以白金豫章户,乐善好施,或饥年出粟济众,或抚养孤小成人,或助资给贫者办丧事等。葬永新城北封乡五十四都廉里山。娶竹山尹氏,葬浮塘凉伞树下风吹罗带形;续娶刘氏。共六子:诚、蒨、庄、瓘(读音:冠)、筅、著。
七十四世讳瓘,通议大夫,字伯玉,生宋真宗天禧五年,宋仁宗皇佑五年进士,钦点翰林加上柱国朝议大夫,太常卿国史修撰,又以子斿加封通议大夫。配段氏,继配刘氏,封硕人,生四子:天启、旗、斿(读音:游)、旃(读音:粘)、
七十五世吴斿 吴瓘三子,字仲冕,又字一介。斿家传族谱中错印刷为:祈,生北宋仁宗庆历三年癸未年(公元l043年),荫袭将士郎,授永直郎,江陵府参议,督府参议。配段氏,生一子:甄(读音:真)
七十六世吴甄 斿之子,字致和,生宋英宗平治二年,宣教郎,配钱氏,传三子:大章(千龄 )、机章、嗣章 ,
七十七世千龄(大章) 甄之子,字昌举(年),承务郎,生于宋哲宗元佑八年,承事郎,享寿102岁,原配韩氏,继配王氏,三配尹氏,传三子:元老(诗)、元祥(礼)、元宝(文),(来源于湖南攸县谱)
七十八世元老,千龄长子,字方叔,又名孔,宣教郎,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监察御史、宣教郎配段氏,封淑人(一说娶周氏),传六子:楚、森、霖、彬、士功、懋(读音:帽),
七十九世霖,元老三子,字士贵,大司马朝议郎,配萧氏,封夫人,传一子:天桂,
八十世天桂,霖之子,字定宇,号竹林(塘),宋光宗五年贡举赋魁,历官湖南漕举,四川巫山通判,朝奉郎,生孝宗乾道元年九月二十二,咸淳间湖南漕使,配段氏,传三子:呈、升、骏,
八十一世呈,天桂长子,号蛟,字茭渊,茭渊公(我支吴氏始祖),祖籍江左江苏省无锡县梅子村,宋朝由江西永新县迁湖南衡州衡山,始为湖北均州学正,后为衡州团练使;理宗开庆元年交战元将向士壁,大败其先锋将领兀良哈反于南岳市, 解潭州之围,乘胜向北追击,击溃兀良哈反和张傑,夺回鄂州;又交战元将夏贵,杀其殿卒于新生矶;有功衡民,曾经居湖南衡州,衡州四排楼吴氏是其近亲(现在为衡阳市)。伤心宋朝之灭亡,无奈元朝之强势,写联:山河风景如故,城郭人民已非;同时告诫子孙不得事元,故胜虎、良乡、用忠三代掩埋于元朝民间。此事为茭渊公之民族大义,更是我吴氏子孙孝道所在。茭渊公后裔复迁徙居衡郡之衡山、长郡之攸县,继徙醴陵、昭潭、宁乡。 传二子:峥(胜龙,失记载)、嵘(胜虎),
八十二世嵘 茭渊之子,字胜虎传一子:晋(良乡),
八十三世晋 嵘之子,字良乡,生一子:升吉(字用忠,分潭邑三门南江派),
八十四世升吉 嵘之子,字用忠 传四子:天贵、天辅、天伟、天佑
八十五世天贵    失传
八十五世天辅    居潭邑。后裔在湖南省株洲市醴陵楚江镇双龙冲。
八十五世天伟    居长善二县,今湖南长沙市。按长沙县志,长善二县吴氏外迁,可能迁四川、陕西等地。
八十五世天佑  (本祖)居昭潭,出生于湖南株洲攸县,明洪武年间以戎籍起家,授指挥使,归长沙卫,生三子:思文、思礼、思仁。
八十六世思文  传子显、钦、昭;其子孙在株洲县,株洲市三门镇以南,沿湘江两岸居住。 
八十六世思礼  传子兴,三代而止。
八十六世思仁  天佑三子,字克,赠明威将军,嫡配刘,传三子:英、高、厚,庶配李氏,传子一:广公,
八十七世广广  广公(宁乡始迁祖):字通虚,思仁四子,授儒林郎七品寿官,1424年明朝永乐22年农历4月22日-1518正德13年农历9月26日,享年95岁葬宁乡县历经铺乡政府后季鱼山古河堤边。由昭潭迁宁乡,嫡配金氏:1421年永乐19年农历1月11日-1471年成化六年葬湘潭十六都四甲鹧鸪矶大冲,传三子:如宽、如洪、如泰;庶配高氏:1447年明正统12年农历1月20日-1518年正德13年农历8月29日,传二子:如德、如宪;庶配周氏:1446年正统11年农历11月3日-1537年嘉靖16年农历11月16日,葬宁乡十一都,传二子:如志、如礼;庶配杨氏:1450年景泰元年农历2月8日-1522年嘉靖元年,传四子:如纲、如浩、如纪、如崇。共计如字辈十一人。
八十八世如字派  如宽、如洪、如泰、如德、如宪、如志、如礼、如纲、如浩、如纪、如崇,11人共传万字派34人。宽居湘潭,其他十人均居宁乡。
如宽  字大田,1446年正统11年-1515年正德10年,嫡配陈氏:1446年正统11年农历1月7日-1516正德11年,传万邦、万郕、万郁、万郴、万郊、万郦、万乡;庶配李氏:1460年天顺4年农历8月15日-,传万郇;
宽居昭潭、现株洲高桥。在明朝天启间,1620年-1626年间,有部分本支吴氏从长沙宁乡回迁株洲高桥,现为株洲市醴陵县均楚镇高桥乡。归宗肇基祖(始祖)天佑公。宽公后人为株洲高桥吴氏子孙,部分回株洲市天元区三门镇南江桥(村),单独修谱 。

如洪  字福桥,1448年明正统13年农历6月1日-1499年宏治12年,嫡配林氏:1449年正统14年农历7月16日-1482年成化17年,传:万迎、万喜、万聪;继配周氏:1452年景泰3年农历8月3日-1515年正德10年,传:万贯、万本;     
如泰  字时享,号竹桥,1452年明景泰3年农历9月23日-1535嘉靖14年,配王氏:1452年景泰3年农历4月13日-1539年安嘉靖18年,传: 万方、万爵、万缘、万钧
如德  字德芳,1470年明成化5年农历2月27日-1516年正德11年,配喻氏:1472年成化7年农历6月17日-,传三子:万魁、万科、万斟;
如宪  字仲章,1472年明成化7年农历8月23-,配苏氏:1473年成化8年农历5月18日-,传一子:万受;

如志  字石桥,1467年明成化2年农历8月21日-1553年嘉靖32年,配罗氏:1468年成化3年农历6月16日-1521年正德16年农历3月25日,传:万里、万斛、万山,
继配陈氏:1488年弘治元年农历2月16日-,传:万仞、万兆、万木; 
如礼  字维先,1470年明成化5年农历11月27日-1516年正德11年,配江氏:1472年成化7年农历2月11日-,传二子:万明、万政;  

如纲  字季常,号正庵,1468年明成化3年农历3月12日,配喻氏:1468年成化3年农历9月28日-,传一子:万章;  
如浩  字又孟,1468年明成化3年农历4月12日-1512年正德7年,配宋氏:1469年成化4年农历8月25日-,传二子:万鹄(胡)、万鹢(一);

如纪  字正伦,明成化年生,配张氏:1487年成化22年农历7月22日-,传子万上; 
如崇  字维极,1473年明成化8年农历1月19日-,配沈氏:1474年成化9年农历5月11日-,传一子:万倍。
 
万迎  字静庵,县学附生 明朝天顺8年农历5月1日生-,原配袁氏:成化3年农历12月2日-弘治8年,传二子:绍经、绍愧,
继配刘氏:成化9年农历7月18日-嘉靖8年,葬宁乡三都二区简家山,传二子:绍登、绍科,
万喜  字维庵, 明成化3年农历3月7日生-嘉靖10年,葬简家山,配罗氏:成化4年农历4月16日-,葬简家山,传五子:绍环、绍琬、绍璿、绍玑、绍琢,
万聪  字淑庵, 明成化9年农历11月13日生-嘉靖14年,葬简家山,配丁氏:成化11年农历7月20日-,葬简家山,传一子:绍绣,继配陈氏:成化15年农历3月14日-,传二子:绍维、绍綵,

万贯   字道一, 明成化21年农历 1月11日生-嘉靖26年,葬二都六区文秀山,配谈氏:成化23年农历6月18日-,葬简家山,传三子:绍珊、绍瑚、绍兜,
万本  字道生,县学附生,明成化23年农历 11月3日生-嘉靖24年,葬三都新屋山,配卢氏:弘治元年年农历7月18日-嘉靖31年,与夫合葬,传四子:绍恩、绍乾、绍坤、绍庆,
万方  字玉修,县学附生,明成化13年-嘉靖15年农历10月18日,葬二都十一区皂角山,配周氏:成化14年-嘉靖19年农历9月,葬宁乡十一都蔡家冲,传一子:绍绪,
万爵  字汝修,号龙塘,贡生授福建莆田训导,葬二都十一区皂角山,配邬氏:明朝成化17年-嘉靖17年,与夫共山葬,传三子:绍贤、绍训、绍周,
万缘  字福修,县学附生,明成化21年农历3月-,配杨氏:其他未详,传三子:绍伊、绍儒、绍学,
万钧  字季修,葬二都十一区将军山,曾任陕西米脂县令,配罗氏,其他未详,传二子:绍南、绍伯,
继配张氏,其他未详,传三子:绍元、绍休、绍封,

万魁  字占百,县学附生,弘治8年农历9月11日-,配邱氏:弘治10年农历8月20日-,传一子:绍隆,
万科  字盈川,县学附生,弘治12年农历10 月18日-,配李氏:弘治13年农历3月13日-,其他未详,传四子:绍栋、绍相、绍采、绍傑,
万斟  字甚斗弘治16年农历8月26日-,葬贺家冲凤形山,配黄氏:弘治16年农历12月26日-,与夫合葬传一子:绍袭,

万受  字又籛(笺)弘治16年农历8月26日-,葬贺家冲凤形山,配黄氏:弘治16年农历12月26日-,与夫合葬传一子:绍袭,

万里  字远庵  弘治2年-嘉靖37年,葬学堂山,配周氏:弘治3年-,与夫合葬传一嘉靖39年,葬夫旁,传一子:绍策,
万斛  字量怀  县学廩生, 弘治4年农历11月7日-嘉靖42年,葬宁乡二都十区龙潭湾宗堂上手,配张氏:弘治5 –嘉靖40年,葬夫旁,传二子:绍停、绍伶,
万山  字湘峰  弘治8年农历11月7日-嘉靖33年,葬宁乡二都十区龙潭湾宗堂上手兄量怀旁,配黄氏:弘治8年农历9月15日–嘉靖33年,葬夫旁,,传四子:绍彦、绍增、绍偲、绍梦,
万仞  字高峰  正德2年-万历16年,葬父亲旁,配邱氏:正德3年-嘉靖39年,与夫合葬,传二子:绍安、绍凝,
万兆  字汝凝 正德5年-万历27年,葬父旁,配刘氏:正德6年-万历9年,与夫合葬传二子:绍乔、绍铨,
万木  字纹仲 县学附生  正德7年农历11月24日-嘉靖35年,葬量怀兄旁,配邓氏:正德8年-嘉靖25年葬二都十一区清水庵对面门甘冲。
万明  字不昧  弘治5年农历8月16日-嘉靖35年,配周氏:弘治8年-,传绍古,
万政  字元民  弘治10年农历2月1日-,其余未详,

万章  字秀纹  弘治5年农历5月2日,葬二都十区吴家湾本宅后山,配邓氏:弘治6年农历10月11日-嘉靖33年,葬夫旁,传绍辉,

万鹄  字鸿才  弘治5年农历3月24日-,其后不详,配刘氏:弘治6年10月20日-,传一子:绍襄,其他未详, 
万鹢  字鹤才  弘治10年农历6月11日-,其后未详,
万上  字位侯  正德4年农历12月29日,其后未详,配何氏:正德5年农历8月13日-,传一子:绍能,

万倍  字左人  弘治10年农历6月9日-,配尤氏,弘治11年农历7月18日-,传一子:绍嘉,其他未详,

共立派字:  万绍吴宗嘉映公,士登文学选朝中,济世安邦光祖德,言扬行举振先功,
如礼   传长子:万明
万明下派字:万绍宗廷定启瑞,文章华国兴朝最,修培世德煥先声,光耀南方昭炳蔚;

以下从八十九世派字“万”分修支谱,不详作说明。

按世传族谱记载:吴姓之源以大史公吴越世家为断;茭渊君以下,以山甫君写谱为断。本世系表在族谱的基础上,根据吴氏网资料,加上永新吴氏皙公上下世系表、湖广填四川”入川吴氏世系表、湖广会同远口世系、中江回龙吴氏世系表、世界吴氏总谱世系表、江南吴氏篪公、其侄宣公两种世系对照表(征生•重道)、攸县谱系等整理而成。虽已尽力,但恐仍有失误,敬请同宗指正。本人修字派:修文,字文超(相当于济字派),为八十一世茭渊公起二十三世;一世泰伯公起一百零三世。 
我支初祖吴氏万明公下瑞连、瑞政公子孙分修支谱之事,既感动本人,又促使我父最喜、字绍斌(相当于“中”字派)和本人修撰族谱的决心。感叹我沩宁吴氏有其枝叶而无根本,下决心查找我吴氏之出处。感谢万明公下瑞政子孙兴远公及其子朝阳(字向阳)提供万明公支谱,感谢吴氏同根木兜公子孙,吴时进先生提供我吴氏民国25年7修族谱和其他帮助。本人以族谱资料反推,之后以同源吴氏世系校正,得出以上世系,望此不辱清华学子之名。

查找的部分资料

宁乡吴氏
始祖茭渊公,元时自江左无锡迁江右,后裔复徙居衡郡之衡山、长郡之攸县,继徙醴陵、昭潭、宁乡。数传至天佑公,世居江南,转江西,徙衡迁攸,明时以功授长沙卫指挥,子三:思文、思礼、思仁。思文公之子广,字通虚,生十一子,惟宽居湘潭,其他十人均徙居宁乡,惟洪、泰、志、纲四房有传。族谱始修于清康熙9年(1670),康熙49年(1710)续修,乾隆11年(1746)三修,道光4年(1824)四修,咸丰10年(1860)五修,光绪29年(1903)六修。
天佑公祠在湘潭十六都一甲南江桥(村)(今株洲县军山、朱亭、昭陵一带,查实在株洲县三门镇以南),建于康熙61年(1722年)。
通虚公祠在宁乡二都东六区淡霞山(今宁乡坝塘附近丹霞冲),建于嘉庆3年(1798)。
共用排行、派字:万字辈起派:
万绍吴宗嘉映公,士登文学选朝中,济世安邦光祖德,言扬行举振先功。
自立排行、派字:万明公起派:
万绍宗廷定启瑞,文章华国兴朝最,修培世德煥先声,光耀南方昭炳蔚;

湖南宁乡]吴氏六修家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吴选鸿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让堂木活字本。
始迁祖广,思文子曰显,思仁子曰英、高、厚,广;广, 明时徙宁乡。湖南图书馆(存卷17、卷首、末卷
  
华容图书馆存吴姓谱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宁乡)《吴氏六修家谱》"序"称鼻祖茭渊自元由江左无锡以至江右,子孙复徙衡郡之衡山、长郡之攸县,继徙醴陵、昭潭、宁乡,蕃衍生息。至明洪武年间,天佑以武功授长沙卫指挥,有三子:思文思礼思仁。文之子广,字通虚,生子十一:宽、洪、泰、德、宪、志、理、纲、浩、纪、崇,宽房世居湘潭,其余十人均先后徙居宁乡。   
(派语)万绍吴宗嘉映公 士登文学选朝中 济世安邦光祖德 言扬行举振先功。
湘潭双龙冲吴氏
株州双龙冲吴姓氏族源流,其始迁祖天辅,明时卜居湘潭白市双龙冲(今属株洲市);始祖茭渊公,宋时自江左无锡梅子村徙江右南昌府,始为湖北均州学正,后为衡州团练使。子二:胜龙失纪;胜虎二传至用忠公。用忠公生四子:长天贵公失传;三天伟公裔徙长善二邑;四天佑公徙潭邑三门;次天辅公自江右赴幽燕效力,以军功授长沙卫右营总旗,升任指挥使,出籍长沙卫,卜居潭都白市双龙冲(今属株洲市)。天辅公四传至如春、如秦、如来、如昇,衍为三房(如秦失娶)。宗祠在株洲第二十一保吴家垅,建于清光绪5年(1875)。光绪23年(1897)三修族谱。至1948年,已传21代,族人共18000余人。
湖南高桥吴氏
肇基祖(始祖):天佑
原籍:江左无锡
    迁移情况:鼻祖茭渊自元由江左无锡以至江右,子孙复徙衡郡之衡山、长郡之攸县,继徙醴陵、昭潭、宁乡,蕃衍生息。至明洪武年间,天佑以武功授长沙卫指挥,有三子:思文思礼思仁。文之子广,字通虚,生子十一:宽、洪、泰、德、宪、志、理、纲、浩、纪、崇,宽房世居湘潭,其余十人均先后徙居宁乡。高桥(现已撤乡并入醴陵均楚镇)
    字辈:万绍吴宗嘉映公 士登文学选朝中 济世安邦光祖德 言扬行举振先功
醴陵高桥吴氏
    先世明天启间自江西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世系考证

第一种:(根据宋朝《吉安吴氏族谱》记载的吴氏源流考)
1太伯仲雍-2季简-3叔达-4周章-5熊遂-6柯相-7疆鸠夷-8余桥夷吾-9柯庐-10周繇-11屈羽-12夷吾-13禽处-14转-15颇高-16句卑-17去齐-18寿梦-19季札-20征生-21启蕃-22诩-23售-24庸-25勾余-26厥由-27申-28芮-29浅-30信-31广志-32千秋-33衍陵-34全-35隆-36复兴-37章-38汉-39成-40盱-41如胜-42允承-43偳-44熊庆-45康年-46延英-47之则-48式-49皋益-50劼-51始泰-52符隽-53豫-54戢-55荟-56琨-57襄-58洵文-59鬷-60盾-61奎-62臧-63若远-64世伟-65兢-66泰-67通明-68琲-69初云-70篪(简)-71皙(宣)

第二种:(明清民国时期江南各种族谱上记载较多)
1太伯仲雍-2季简-3叔达-4周章-5熊遂-6柯相-7疆鸠夷-8余桥夷吾-9柯庐-10周繇-11屈羽-12夷吾-13禽处-14转-15颇高-16句卑-17去齐-18寿梦-19季札-20重道-21利坚-22成铿-23若水-24玉-25梓-26烜-27圭-28镐-29沐-30霍-31庄-32森-33永-34敬-35封-36筼-37葳-38汉-39槚-40蒸-41璞-42镬-43佑-44瑚-45梁-46库-47圻-48式-49壁-50钜-51涿-52隐-53煜-54噩-55齐-56竺-57祯-58堂-59明彻-60逵-61靖-62莅-63秀-64稇-65兢-66泰-67通明-68武陵-69初云-70篪(简)-71皙(宣)

    我认为第二世系更可靠,我之吴氏属于重道系,48世“式”属于错录系列;63秀-64稇是兄弟;世系错误主要出现在“兢”,唐朝同名吴兢者五人,第一个世系的兢,为吴若远孙,唐太宗外孙、驸马吴世伟次子,其官职为长垣县尹,非谏议大夫、史学家吴兢。我支吴氏之祖吴兢:谏议大夫、史学家吴兢,这个关键点决定吴氏两大世系的确认;还有就是38世汉,也是确定世系的一个重要点。
本支吴氏世系我之见解:
1太伯、仲雍-2季简-3叔达-4周章-5熊遂-6柯相-7疆鸠夷-8余桥夷吾-9柯庐-10周繇-11屈羽-12夷吾-13禽处-14转-15颇高-16句卑-17去齐-18寿梦-19季札-20重道-21利坚-22成铿-23若水-24玉-25梓-26烜-27圭-28镐-29沐-30霍-31庄-32森-33永-34敬-35封-36篑-37葳-38汉-39槚-40蒸-41璞(盐)-42鍱-43佑-44瑚-45梁(驾)-46库-47圻 -48壁-49钜-50涿-51隐之-52煜-53噩(疆)-54齐-55竺-56桢-57堂-58明彻-59逵-60靖-61莅-62稇-63兢-64伯芮-65通明-66武陵(徘)-67初云-68篪(常、字元仲)——69皙-70炤(又名昭)-71惠-72钪(字)-73应(郢)-74瓘(字白玉)-75斿(字仲冕) -76甄(致和)-77大章(千龄、字昌举)-78元老(孔、字方叔)-79霖(字士贵、号竹塘)-80天桂(字定宇)——81呈(号蛟、字茭渊)-82嵘(字胜虎)-83晋(字良乡)-84升吉(字用忠)-85天佑(字圣一)-86思仁(字克复)——87广广(字通虚)-88如字派十一人-89万字派34人-,
吴庆华

IP:14.29.80.*
2014-10-8 15:31:03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连城乡下城吴氏族谱
                   下城村吴氏先代世系第一世泰伯公  周太王之长子,生武丁丙申,崩武乙丙寅,寿年九一,葬梅里村,即今苏常无锡界。仲雍公  周太王之次子,生武丁庚子,崩帝乙辛未,寿年九二,葬梅里村。子季简,弟季历,其传见《史记》。第二世季简公  生于商祖甲丁丑,子叔达。第三世叔达公  生于庚丁甲寅。子周章。第四世周章公  生于帝乙辛卯。武王克殷,加封于吴。子熊遂。第五世熊遂公  生于纣王戊辰,子柯相,弟召公奭、毕公高,传未录。第六世柯相公  生于周成王乙巳。子强鸠夷。第七世强鸠夷公  生于康王壬午。子夷桥疑吾。第八世夷桥疑吾公(有的谱为馀桥疑吾)  生于昭王己未。子柯卢。第九世柯卢公  生于穆王丙寅。子周繇。第十世周繇公  生于懿王庚戌。子屈羽。第十一世屈羽公  生于厉王丁亥。子夷吾。第十二世夷吾公  生于周二相共和甲子。子禽处。第十三世禽处公  生于宣王庚子。子转。第十四世转公(谯周古史考作柯转)  生于平王丙子。子颇高。第十五世颇高公(谯周古史考作颇梦)  生于平王壬子。子句卑。第十六世句卑公(谯周古史考毕轸)  生于庄王戊子。子去齐。第十七世去齐公  生于惠王甲子。子寿梦。以上一十七代皆世传诸侯之位。第十八世寿梦公  生于襄王三十二年庚子,始霸,称王,都平江,通于晋。寿梦王生四子,长诸樊,次余祭,三余昧,幼季札。
诸樊、余祭、余昧、阖庐、夫概、壬僚、夫差等不系本枝,故传俱未录。
                           延陵世次传第一世季札公(吴氏十九世)  寿梦王幼子,生周简王丙子,卒敬王乙巳,寿年九十。葬润州延陵镇。孔圣为篆碑焉。生子二  旸  霁。第二世旸  公  名禾熹,生于周灵王二十二年辛亥,仕敬王为将,世次未详。霁  公  名子醮,生于景王四年庚申,仕敬王为将,子一   利坚。第三世利坚公  生于敬王九年庚寅,仕敬王为将,子二  成铿  鐎(未录)第四世成铿公  生于敬王四十年辛酉,仕贞定王为将。子二  若水  起(未录)第五世若水公  生于贞定王十九年辛卯,仕威烈王为将。子一  玉第六世玉  公  生于威烈王七年壬戌,仕安王为将。子二  梓   枫(未录)第七世梓公  生于安王十二年辛卯,子二   烜   焱(未录)第八世烜公  生于显王十一年癸亥,子二   圭   剡(未录)第九世圭公  生于显王四十年壬辰。仕赧王为将。子二   镐   铨(未录)第十世镐公  生于赧王十三年己未。子二   沐  芮(封长沙王,葬延陵碧桃山,未录)第十一世沐公  生于赧王四十七年癸己。子一   霍第十二世霍公  生于秦始皇六年庚申。子一   庄第十三世庄公  生于秦始皇三十四年戊子,仕汉文帝为河南太守,治平为天下第一,遂召入朝为廷尉,荐贾谊于朝,号曰吴公。 子一    森第十四世森公  生汉吕后(一作汉少帝)三年丙辰,任清河令。子二   永  (未录) 第十五世永公  生于汉文帝后元七年甲申。子二   敬   成(未录)第十六世敬公  生于汉武帝元光六年壬子。子一    封第十七世封公  生于汉武帝太初四年庚辰,任汴州太守。子二   篔   弧(未录)第十八世篔公  生于汉宣帝本始元年戊申,居南阳。子一   葳第十九世葳公  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丙子,任广东副尉。  子三   尉  汉  翕第二十世尉公  光武将,从征死于王事,后帝封其子彤为安阳侯(未录)汉公  字子颜,生于成帝鸿嘉四年甲辰,佐光武帝定天下,拜大司马更舞阳侯进广平侯,食四县,不矜不伐以功名终,图像云台,其行谊战功具载列传。子二   成   国(封新蔡侯,未录)                          
翕公  以兄功封褒清侯(未录)。第二十一世成公  讳贾,生于更始建国四年壬申,仕光武帝,袭封哀侯,镇守西川。子二   盱  旦(封灈阳侯,未录)第二十二世盱公  讳蒸,生光武建武十六年庚子,封筑阳侯,守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子一   胜第二十三世胜公  生于明帝永平十一年戊辰,仕汉,袭封平春侯。子二   镬  铄(未录)第二十四世镬公  讳恢,生汉和帝永元八年丙申,为南海太守,徙陈留。子一  佑  第二十五世佑公  字季英,生安帝延光三年甲子,举孝廉历胶东相,忤梁翼出为河间相。子二   凤   恺(未录)第二十六世凤公  讳瑚,字君雅,生于汉桓帝元嘉二年壬辰,为乐浪太守,与子皆著宦声。子一   驾第二十七驾公  后汉书作冯,讳梁字子高,生于灵帝光和三年庚申,为鮦阳侯。 子二  库   凷(未录)第二十八世库公  生于献帝建安十三年戊子,居濮阳甄城。 子二  圻   猛(举孝廉,吴西安令,未录)第二十九世圻公  生于魏明帝青龙丙辰(汉后帝建兴十四年丙辰)。子一   璧第三十世璧公  生于景帝元兴甲申(一作魏帝咸熙元年),晋殿前侍御史。子二   钜   锐(未录)第三十一世钜公  生于西晋孝惠元康七年丁巳(一作元康辛亥)。子二   涿   (未录) 第三十二世涿公  讳忠,生于东晋元帝太兴四年辛巳,仕后秦为骁骑将军。子一   隐之第三十三世隐之公  讳杲,字处默, 生晋穆宗永和四年戊申,历官左卫将军迁龙骧将军,广州刺史,酌贪泉以自洁,   清操愈坚,寻拜度支尚书。博涉文史,以儒雅称。子二   旷之  延之(任鄱阳太守,未录)第三十四世旷之公  讳煜,又名兴,生于晋烈宗太元三年戊寅,仕安帝为将,征庐循战殁。子一  第三十五世公  生于安帝元兴三年甲辰,宋文帝时任荆州刺史。子二   齐  (未录)第三十六世齐公   讳班,生于宋文帝元嘉十一年甲戌,任浙东节度使。子一   竺第三十七世竺公  生宋世祖大明辛五年辛丑,为高宗将(一作仕齐为将)。子一   祯第三十八世祯公  生于齐武帝永明六年戊辰,任淮西都统制,徙秦郡。子二   堂   罕(未录)第三十九世堂公 讳树,生于梁高祖天监十五年丙申,任湖南太守。子一   明彻第四十世明彻公  (一作讳訚)字通炤,生于梁武帝大同九年癸亥(一作大同五年已未),仕陈授镇南将军、历车骑大将军进封怀德郡公(一作官至侍中司空、南平郡公追封邵陵县开国侯)。子一   逵第四十一世逵公  讳慧觉,生于陈宣帝太建五年癸巳,任河南节度使。子一   靖第四十二世靖公  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庚申,仕唐,任民部尚书。子一   莅第四十三世莅公  生于唐高祖武德三年庚辰,任西川侍御史。子二 秀公(为吴县令,未录)  稇公第四十四世稇公  生于贞观十七年癸卯,任汴州刺史,因家浚仪(注一)。子一   兢第四十五世兢公  唐太史,字公超,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癸未闰七月(一作三月)十二寅时。历官谏议大夫转右庶子,进封长垣县男,著有贞观政要十巻、唐书、唐春秋、则天实录。殁于唐代宗大历丙辰十二月十五,赐葬苏州城,今墓存焉。娶李氏  子二  伯大  伯芮  次吕氏   子二  如海(未录)  如渊(未录)第四十六世伯大公  讳秦,生于武后嗣圣己亥十月十二,任御史中丞、观察史。子二   烈(未录)  耿(未录)伯芮公  讳泰,生于中宗神龙元年乙巳八月初四,卒德宗贞元丁卯十月,享年八十有三。封长沙王,金精遇仙。夫人李氏,子三   通明  通玄  通微  (玄、微分支未录)第四十七世通明公  讳勔,又名徊,生于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己卯十月十五,卒元和丁酉九月初九,享年七十有九。以遗逸荐水曹郎进职翰林,年四十七致仕,初自延陵迁濮阳后乐贵溪山水之秀,遂居焉。夫人李氏,子三  武陵  邺   襄  (次、幼老谱未详)。第四十八世武陵公  讳琲,生于代宗大历十年乙卯五月初四申时,元和间事宪擢进士第入为太学博士,后为韶州剌史,殁于懿宗咸通六年乙酉四月初二。夫人李氏。子一   初云。第四十九世初云公  生于唐宪宗元和六年辛卯九月八日,任虔州刺史,今江西赣州府是也。卒昭宗景福元年壬子正月五日,寿八十有二。夫人丁氏,子三:简  端  常  (次、幼分支未详)。第五十世简公  字志善,生于唐武宗会昌三年癸亥正月一日,任西川节度使,因家西蜀阆州巫锡山。卒五代唐明宗长兴四年四月十二,寿九十有一。夫人李氏,子三  宣  宜  完  宣公迁金斗窠,宜、完二公子孙居西蜀狐羊潭村,未录传。                             
             江南始祖世次传第一世宣国公  字守德,行一。生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四月十五未时,始居西蜀阆州,娶夫人孟氏(西川剑南节度副史孟知祥之女),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与夫人携诸子孙迁江西抚州临川石井,再徙建昌南丰金斗窠祝家山李宁庄。卒后汉乾佑二年。与夫人孟氏同葬青鱼潭。三子十八孙七十七曾孙三百元孙。业连抚建,富甲西江,遂为抚建吴氏之鼻祖。子三  纶  经  绍  纶、绍二公世居建昌,其后子孙亦析抚州。第二世纶公  行一,随父居金斗窠,娶刘氏  子十  宏  宥  华  福  珍  万  兴  宝  仪  景(分支俱未叙)经公  行二,生唐天佑四年丁卯二月初一日亥时,性刚果有为、操行纯笃,卒宋至道三年丙申九月。娶汤氏,俱葬禾源。宣公再徙,携纶、绍二公同往,留公居石井旧地。子三  和  仁  礼绍公  行三,随父居金斗窠,娶邹氏。子五   权  安  政  洪  泳(分支俱未叙)第三世和公  行五,居石井,娶唐氏。 子五   恭  慎  厚  敏  敬(其后析罗观、汰渡、金溪之苦竹、厚山等处,分支俱未叙)仁公  行十三,字爱之,公履行纯正、器识超群,郡牧刘楚才荐于朝,由太学荐赐进士出身,授直集贤院学士,声望著于朝野。迁临州长乐乡彭泽沙井,建有玉堂坊。娶刘氏,子二亹  豪  公氏合葬响音堂风吹罗带形。今沙井惟豪公子孙世居焉。礼公  行十五,居石井,娶黄氏。 子五老谱未载其名,由石井析吉州梅田。(分支未叙)第四世亹公  行二,任教授。娶左塘朱氏,生子六,三助教、九公、四居士、五居士、十二居士、十四居士。公氏合葬池头源曾伯鲁屋后析股金钗形。五公彦和之后九宣义析宜黄上营溪,十二公冲和 止,十四公奇析鹏田、福建等地(分支俱未叙)豪公  行六,居彭泽,娶左氏。子六   十五公  十六公  十七公  十八府君  十九公  二十公第五世
十八府君  字道谦,又名道谦公,生于宋太宗。子四   守岑  守权  守臻  守端
第六世
五三公  字守臻。子二  德明  德真
第七世
德真公  子一  安定
第八世
安定公  子一  四九
第九世
四九公  子一  十八
第十世
十八公  子一  六九
第十一世  
六九公  子三  五二  小七  五六
第十二世
五六公  子二  廿五  三六
第十三世
廿五公  子二  辛五  三六

                            
          临塘吴氏辛五公世系
      第一世(自辛五公迁居临塘为始祖也。赘临塘雷宅)辛五公  子一  元三
第二世
元三公  子一  福二第三世福二公  子二  以清  仁清第四世以清公  子三  杰一  杰二  杰三
仁清公  子三  杰四  杰五  杰六
第五世杰五公  子一  时铠第六世时铠公  子三  愈青  愈秀  愈乔
第七世愈乔公  子四  文教  文英  文华  文蕙第八世文教公  子四  梅四  彬四  彬五  彬八第九世梅四公  子二  翰六  仕八第十世翰六公  子四  舜二  二兰  三兰  六兰第十一世舜二公  自临塘迁居崇仁县五十四都下城(现抚州市临川区连城乡下城村)
  子二  梦  赵
第十二世赵公    子一  浩四第十三世浩四公  子三  梅宗  开宗  善宗
第十四世梅宗公  子五  瑞兰  蔼兰  金兰  玉兰  仕兰
第十五世
瑞兰公  蔼兰公  子三  邦元  助元  定元金兰公  
玉兰公  子一  万元
仕兰公  子五  秋元  文元(夭)  武元(夭)  胡庐(夭)  长元
第十六世
邦元公
助元公  子四  秦恩夭  考恩  文恩  幼恩夭
定元公  子六  义恩  次夭  贵恩  洪恩  连恩  员恩万元公  子二  耀恩  理恩秋元公  子二  清传夭  秀传(龙恩)长元公  第十七世考恩公  承双祧子五保
义恩公  承继子奏保
贵恩公  子九  奏保  春保  东保  风保  五保  六保  钱保  秀保  全保
洪恩公  子十  长次三四五六七俱夭   明保   九夭  财保连恩公  承继子东保
员恩公  子二  金保  银保 耀恩公  子三  有保  次夭  发保理恩公  承继子发保龙恩公  第十八世奏保公  子二  发龙  水龙春保公  子一  金龙夭  承继子发龙
东保公  子五  玉龙夭  乘龙  攀龙殁  成龙(被掳)  元龙风保公  子四  飞龙  双龙  化龙  玄龙五保公  子一  富翘夭
六保公  子一  来龙夭
钱保公  承双祧子遇龙
秀保公  子四  遇龙  得龙夭  嘉龙夭  建龙夭
全保公
明保公  子三  安龙  黄龙夭  伏龙夭
财保公
金保公  子一  苍龙
银保公  子六  炎龙  万龙  三、四夭  应龙  梅龙 
有保公
发保公  子三  云龙  蛟龙  真龙夭第十九世发龙公 水龙公  子二   论甫  芝甫
飞龙公  子二   礼甫  胜甫
双龙公  子二   钦甫  振甫(又名立新)
化龙公  子三   金甫(泽民)  银甫(海民)  军甫(汉民)
玄龙公
安龙公  子一   发甫 
乘龙公  迁居金溪县浒湾镇   子六   仁甫夭  义甫  礼甫殁  国甫  国辉  耀辉
元龙公  子二   梓甫  英甫
苍龙公  子五   大甫  仕甫  由甫  天甫  来甫
万龙公  子一   连甫
应龙公  子三   生甫  国旗  国良
梅龙公  子二   建广  建阳
蛟龙公  子三   安甫  友甫  福甫   第二十世论甫    子二   井阳  井标
芝甫    子一   俊
礼甫    子二
胜甫    子四   有才  建才  奴才  小才
钦甫    子一   智杰 
振甫    子一   智志
金甫    子二   勇    强
银甫    子一   敏
军甫    子二   坚    辉
发甫    子一   平
义甫    子四   森荣  森林  森泽  森强
国甫    子二   森亮  森德
国辉    子三   森福  森禄  森寿
耀辉    子一   森健
梓甫    子三   明华  庆华  国华
英甫    子三   斌华殁  建华夭  泽华
大甫    子五   健华  仲华  伟华  伸华  仁华
仕甫    子二   杰华  东华
由甫    子一   云华
天甫
来甫    子一   毅华
连甫   子一   宝华
生甫   子二   科     卫 
国旗   子二   亮     优
国良   子二   云     疆
建广
建阳   子一   海华
安甫   子一   付华
友甫   子三   金华   银华   锦华
福甫   子二   文华   国华第二十一世
   注 汴州浚仪:唐林宝著《元和姓纂》一书,其巻三286页吴姓条中载兢公出后汉河间相佑公之后,隋有吴响,生子臧,臧曾孙兢,陈留人。查辞海陈留条,西汉元狩元年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开封市东南),其辖境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长垣,南至杞县、睢县。西晋改为国,南朝宋时复为郡,北魏移治浚仪。辞海“浚仪”条释,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开封市,北朝、隋、唐先后之陈留郡、梁州、汴州治所。故陈留郡应包括浚仪在内。其他纶、经、绍系下之同宗查核到与上述不同的记载,请不吝指正。
                          临川区连城乡下城吴氏辛五公系下廿一世孙庆华                                     二0一四年九月二十日整理
吴小虎

作者QQ:903211300 IP:113.107.222.*
2014-10-5 23:48:48
寻找广元同宗吴氏
寻找与我字牌相同的家族!应元丛生多,中路治太和,孝乃人之本,事后发高科
吴惠清

IP:122.198.61.*
2014-10-5 22:00:09
为什么没有记载广东珠海吴氏第一村——汉坑村
为什么没有记载广东珠海吴氏第一村——汉坑村
吴广亚

2014-10-5 20:12:13
巡访我上辈祖先是谁?
我们这一支排行是.仕惟应成学.德政传宗广.文星高朗照.持家事业长.宏基定永昌.万世保吉祥.有知道在仕字辈上的先祖请告知以好联系.谢谢.
吴明枢

作者QQ:345751061 IP:36.249.160.*
2014-10-4 13:52:54
福建仙游钟山吴氏是唐朝随罗志为(罗志为就是罗通)将军来仙游定居
福建仙游钟山吴氏——吴文正副将军随罗志为将军在唐朝南下平乱.
[分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信息搜索]

搜索:
[返回主页] 365bet体育比分信息交流中心
CopyRight © 1997.7—2020.7